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实务 > 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

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

下面这篇会计实务文章是用友财务软件小编给从事会计工作的朋友整理的关于: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的相关会计知识,这篇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文章为您讲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

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

答:(一)一般的存货(出售目的)

若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则说明发生了减值,需要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

有合同部分按合同价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无合同的部分按市场售价为基础计算可变现净值。

(二)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存货

步骤:

1.先计算所生产的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比较其与成本的大小关系;

2.如果产品的成本大于其可变现净值的话,则说明材料(或半成品等)发生了减值,再计算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可变现净值与材料成本的差额即为减值的金额的应有余额。

【例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半成品的不含税售价为36,销售费用为5。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多少万元?

【解析】

(1)判断该半成品是否发生了减值,即减值测试。

产成品成本=35+11=46(万元)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6=44(万元)

则成本>可变现净值,所以半成品发生了减值。

(2)计算减值的金额。

半成品的成本=35(万元)

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这里是用产品售价计算的,而不是半成品的售价)

所以应计提的减值金额=35-33=2(万元)

本题中是否进行第一步骤,对计算结果是没有影响的,但对于计算题,只能得一部分的分值。

客观题可简单计算:按产品算,46-44=2;按半成品算,35-33=2

【总结】

1.第一个步骤的意义是测试该材料是否减值的,而第二个步骤是计算减值的金额的。如果直接进行第二个步骤的话,显然是不正确的,对于客观题一般是可以做出正确结果的,但对于计算题,直接计算第二步的话,是不完整的。

2.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是以产品的售价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材料等本身的售价为基础计算的。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尚需发生的加工成本-产成品的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

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产成品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税金

存货期末计价方法

成本法,是指按照期末结存存货的实际采购成本或制造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缺点是当存货市价下跌时,会导致资产虚增,不符合会计的谨慎原则。 [1] 

市价法,是指按照期末结存存货的市场价格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缺点是收集市价资料的工作量过大,不便于实际操作,当存货市价升高时,还会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指在会计期末通过比较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取两者中较低的一个作为存货计价基础,即当存货成本低于市价时,按成本计价;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按市价计价。这里的成本指的是存货购入或生产时的实际成本,即存货的账面价值。与成本相比较的市价,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市场销售价格,它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多采用重置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其中,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条件下重新购买相同存货而应支付的全部费用,可变现净值是指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存货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以上便是用友软件参考会计职级考试的考生收集的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的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做账技巧,会计做账流程等,如果您在学习存货发生减值以什么计价的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

您可能感兴趣的财税文章:

· 折旧与摊销在哪个科目

· 注销公司财务报表利润分配表怎么填?

· “业务招待费”汇算清缴时如何进行纳税调整

· 印花税预缴怎么报税

· 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 新成立的电商企业财务需要做哪些账务处理?

· 商业承兑汇票如何入账?

· 建筑业没预缴税会处罚吗?

· 公司付保险公司雇主责任险会计分录

· 交企业所得税后还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 建筑企业材料出入库怎么记账

· 劳保用品支出可以税前扣除吗?要交个税吗?

· 未来提货权融资是什么

· 评估出的无形资产怎么投资处理

· 长期借款汇兑收益是什么意思

· 税负率多少合适?

· 会计科目汇总表科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