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
下面这篇会计实务文章是用友财务软件小编给从事会计工作的朋友整理的关于: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的相关会计知识,这篇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文章为您讲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
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收汇资料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30号)规定, 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十类企业",也称"九类企业",平时每月申报退税时,必须收汇才能退税,且每月申报退税需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对这种情况出口报关单金额小于收汇金额,按收汇金额申报出口退税.第二种情况是非"十类企业",平时每月申报退税时,只要出口报关单等单证齐全,不收汇就能申报出口退税,但在出口之日的次年4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前必须收汇,如果收汇小于报关单出口金额,用负数冲减免抵退税额,不足冲减的补交差额部分税款.但对"30公告第五条所列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除外,视同收汇,照常办理出口退税.分两种情况具体详解如下:
①第一种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口企业,在平时每月申报退(免)税时,必须收汇才能退税.对已收汇的出口货物,应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并提供该货物银行结汇水单等出口收汇凭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为收取人民币的收款凭证,原件和盖有企业公章的复印件),下列情形共十类,以下简称"十类企业".
A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B、C类企业的;
B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重点监测企业的;
C被人民银行列为跨境贸易人民币重点监管企业的;
D被海关列为C、D类企业的;
E被税务机关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的;
F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增值税偷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等原因,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
G因违反进、出口管理,收、付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被海关、外汇管理、人民银行、商务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
H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不能收汇的原因为虚假的;
I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出口货物收汇凭证是冒用的;
J出口企业上一年度收汇率低于70%的,
②第二种情况:不属于上述"十类企业"情形的,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可不提供出口收汇凭证,平时每月只要出口后不管是否收汇就可以申报出口退税,但须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即出口之日的次年4月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前,一般是于出口之日的次年4月15日前,遇节假日顺延,如果未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的,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国税总局2013年30公告第五条所列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除外).平时前期已申报退(免)税的,未在截止期间内收汇的,出口企业应用负数申报冲减原退(免)税申报数据,并按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出口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外贸企业为退税额)不足冲减的,应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
增值税发票和报关单不一致是否可以退税?
当然会影响退税,必须尽早修改,错过退税期限对这次交易是一笔较大的损失.
出口退税进货发票的项目一定和报关单一致,一般的一张报关单所能申报的项目为五项,如果发票的项目超出五项,就需要加长报关单啦(增加报关单的页数),每加一项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报关单的留存联与退税联不一致,可能是公司留的是初始的报关单的留存联,当报关公司申报时,发现在你的发票项目过多时,会与你公司沟通采用加长报关单,这样你原来留存的报关留存联就会少了一些项目.只要是退税联审核通过,有盖海关完讫单就表示可以退税啦.因为退税联是由报关公司退回的,所以应该没问题,因为有问题货也出不去.
出口退税报关单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样,可以让外贸部将发票金额改成同报关单的一致或者把报关单的金额拿来变更.不够变更报关金额非常麻烦,直接要变动发票的金额同报关单一致即可.
出口货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货物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货物的国内已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的创汇.
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的问题,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十类企业",第二种情况是非"十类企业",上述文章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对此问题进行拓展,阐述相关的知识点,希望本文的内容会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便是用友软件参考会计职级考试的考生收集的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的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做账技巧,会计做账流程等,如果您在学习出口退税的计算按收汇和报关单那个金额合规?的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