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
下面这篇会计实务文章是用友财务软件小编给从事会计工作的朋友整理的关于: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的相关会计知识,这篇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文章为您讲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
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如果不太了解,也别着急,一起来看看会计资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吧。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并不能显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更不能完全依靠其查证所有的会计错弊。是对已经发生的业务活动即既存的客观事实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不能对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和反映,即会计报表是对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而不能进行事中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
1 对资产负债表的审查分析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会计报表,它是一张静态报表。资产负债表按月编报,它是根据“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予以适当排列,按照规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企业期末财务状况的现状,以及前后财务状况的资料,它表明企业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方面的实力。
1.1平衡关系的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是账户式,资产列示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列示在右方。根据会计平衡公式原理,资产总额应恒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审查分析时,如发现左右两方不平衡,就可判定企业在核算中有错误;如发现同栏各项目的合计数与总计数不相等,则一般是其中某些项目计算填列有错或原始资料不平衡,应在具体分析后找出稽查重点,查明原因并调整账务。
1.2表中数据来源正确性的审查分析。在核实资产负债表平衡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应区分以下四种情况审查分析资产负债表中数据来源的正确性:
(1)“年初数”和“期末数”的审查。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都列有“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栏内“年初数”各项数据是根据上年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所列数字填列的;“期末数”是指月末、季末或年末数,是根据当期各项目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的。稽查时,可采用抽查法复算表中的数据来源,看各项目的“年初数”与上年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是否一致。
(2)对根据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的项目。应与各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核对。如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短期借款、实收资本等。审查时应注意是否将一些应剔除的因素剔除,如应收票据中的已贴现的应收票据等。
2 损益表的审查分析
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月份、季度或年度内利润(亏损)实现情况的报表,按月编报。通过对损益表的审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定企业的盈亏;分析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通过对损益表所反映的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企业损益项目的分析,可以测定企业损益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未来收益能力。通过对损益表中各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实现利润的构成、影响利润增减变动的原因等。
2.1产品(商品)销售收入的审查分析。影响产品(商品)销售收入额变化的因素是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审查时,应分别对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进行审查。对销售数量的审查,应结合当时产销情况,将本期实际销售数量与结转成本的产品(商品)数量对比,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要注意审查有无销售产品(商品),不通过“产品(商品)销售收入”账户核算,漏报销售数量的情况。对销售价格的审查,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销售价格进行审查,查明有无隐匿销售收入的问题。
2.2产品(商品)销售成本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成本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实际成本。
审查销售成本的主要方法是审查期末库存产品(商品)成本是否正确,因为销售成本结转不正确,必然导致库存产品(商品)数量和成本不实。审查时,可将核实后的期末结存数量按产品(商品)平均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应保留的库存产品(商品)成本,并与账面数相核对,如大于账面数,则说明可能存在多转销售成本的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稽查。
2.3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是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应负担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数额的变动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一是税法变动,税率调整;二是不同税率的产品(商品)产量结构变动;三是企业申报不实。审查时,可根据“产品(商品)销售利润计算表”中的“平均单位税金”数额与上年数额进行比较,如果有差异且税率和产品(商品)结构没有变动,则说明税金计算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2.4产品(商品)销售利润的审查分析。产品(商品)销售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审查企业是否完成了利润计划,比上期有无增减变化,在损益表中的计算是否正确。稽查时,可将本期的销售利润率与上期、上年同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如变化较大,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并无多大变化,就有可能存在收入、成本计算不实的问题,应作进一步稽查。
2.5管理费用的审查分析。管理费用是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这类费用通常相对固定,稽查时,如发现有突增现象,应着重审查企业业务招。
3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审查分析
财务状况变动表也称资金来源和动用表,按年编报,是根据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加以分析编制而成的。它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金取得的来源渠道和资金的去向,可以提供企业在当期内营运资金的流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可以发现企业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是否合理。
3.1核对流动资金来源项目。将“本年净利润”与损益表中“净利润”核对;将“固定资产折旧”与“累计折旧”账户核对;“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固定资产盘亏(减盘盈)”与“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有关内容核对;将“清理固定资产损失(减收益)”和“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减清理费)”项目与“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对;将“增加长期负债”项目与“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核对;将“收回长期投资”项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核对:将“资本净增加额”与“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账户的年末数与年初数的差额的合计数核对。
3.2核对流动资金运用项目。将“利润分配”的各个项目与“利润分配”账户的各个二级科目核对;将“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净增额”项目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账户核对;将“增加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项目与“无形资产”、“递延资产”账户核对;将“偿还长期负债”和“增加长期投资”项目分别与“长期负债”和“长期投资”账户核对。
3.3审查表的右方流动资金各项目变动情况是否真实可靠。流动资金各项目的变动是以资产负债表各有关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列示的,为了全面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增减变动的产生原因,便于财务分析,对不直接影响流动资金增减的某些项目,也不能过于忽视而不进行审查。
3.4分析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审核无误的报表数据,考察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一是审查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分析企业重大财务活动是否符合有关财经法规和财政制度要求,是否合理运用资金,有无运用不当;造成企业资金紧张;二是分析流动资金本年增减变动的原因,主要考核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增减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正当;三是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重点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化,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这一差额越大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以上便是用友软件参考会计职级考试的考生收集的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的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做账技巧,会计做账流程等,如果您在学习财务报表的审查技巧有哪些的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