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
本篇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税务知识是用友erp小编专门为税务会计整理的税务实操内容,这篇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中包含有合理避税知识,中小企业避税方法,还为您详细描述了在税务筹划中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相关避税技巧。
【问题】
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
【答案】
逃避缴纳税款罪: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即构成逃避缴纳税款罪.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八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后逃避缴纳税款罪取代了原来的偷税罪.
逃避缴纳税款罪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
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第二百零一条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立案标准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二、犯罪构成
1、犯罪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包括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2、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和过失. 进行虚假纳税申报行为是在故意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不进行纳税申报一般也是故意的行为,有时也存在过失的可能,对于确因疏忽而没有纳税申报,属于漏税,依法补缴即可,其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逃税罪的的主观要件一般是故意.
3、犯罪客体要件 逃税罪的客体是指逃税行为侵犯了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 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三、偷税罪的重大修改的背景及解读
《刑法》第201条将"偷税罪"改为"逃税罪"的最大亮点就是设立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目的在于鼓励涉嫌逃税的纳税人主动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接受行政处罚,给予纳税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同时由于刑法的修订,使得逃税罪犯罪构成要件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税务机关下达追缴通知后,将决定是否将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移交司法机关提起刑事追诉. 此次修改对于打击逃税犯罪,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积极履行纳税义务,将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现在就修正案(七)相关条文的立法背景、条文的主要内容作进一步介绍.
四、偷税罪修改内容的新旧对比
吸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做法,考虑到打击逃税犯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税收征管秩序,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同时有利于促使纳税义务人依法积极履行纳税义务,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如下修改:
1.修改了该罪的罪状表述,将罪名由"偷税罪"改为"逃税罪",不再使用"偷税"一词,而代之以"逃避缴纳税款".
2.对逃税的手段不再作具体列举,而采用概括性的表述."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以适应实践中逃避缴纳税款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修正案把逃税行为主要概括为两类: 第一类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对这一类行为比较好理解,与刑法条文修改前的偷税具体手段无大的区别,常见的如: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涂改等;未经税务主管机关批准而擅自将正在使用中或尚未过期的账簿、记账凭证销毁处理等;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第二类行为是"不申报",是指不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这也是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的一种常用手法,情况要比前一类复杂一些.主要表现为已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实体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或者已经办理纳税登记的法人实体有经营活动,却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行为 等.
3.修正案对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构成犯罪的具体数额标准,以及逃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构成数额巨大的具体数额标准没再作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经济生活中,逃税的情况十分复杂,同样的逃税数额在不同时期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法律对数额不作具体规定,交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作司法解释并适时调整更为合适.
4.对逃税罪的初犯规定了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特别条款.根据修正案的规定,对逃避缴纳税款达到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已经构成犯罪的初犯,满足以下三 个先决条件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一是在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二是缴纳滞纳金.三是已受到税务机关行政处罚. 这里有必要对第三个条件内容的含义作一些特别的解释.修正案规定,对逃税罪的初犯在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后,还应当由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才不追究刑事责任.
5.对达到逃税罪的数额、比例标准不免除刑事责任的情形也作了规定.第四款中"五年内曾因逃避缴纳税款受到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的除外",体现了对有逃税行为屡教不改的人从严处理的立法思想.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并不是指逃税受过两次行政处罚的,到第三次逃税该受到行政处罚时,就应当定罪,无须再达到构成逃税罪数额、比例标准的要求.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本条第四款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特别条款是针对达到第一款规定的逃税数额、比例标准的逃税人而言的.因此,因逃避缴纳税款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人又逃税的,还必须符合第 一款规定的数额、比例标准,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内容是便是用友软件参考国家税务局等网站为学习税务税法的财税人员编辑的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的相关避税资料,如果您在学习关于逃避缴纳税款罪的怎么避税问题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进入财税交流社群。
您可能感兴趣的财税文章:
· 缴税分期怎么写?
· 烟叶税怎么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