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
本篇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的税务知识是用友erp小编专门为税务会计整理的税务实操内容,这篇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中包含有合理避税知识,中小企业避税方法,还为您详细描述了在税务筹划中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的相关避税技巧。
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
会计上,实行“免、抵、退”政策的账务处理也相应有三种处理办法。
1、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仍应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大于“免、抵、退”税额时,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留抵税额,对于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不做会计分录;当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此时,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一.免抵退税办法
1.含义:“免”——免征增值税(实际是零税率)。
“抵”——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不包括适用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退政策的应纳增值税额)。
“退”——未抵减完的部分按规定予以退还。
2.免抵退税适用范围:
(1)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视同自产货物。
(2)对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列名的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
(4)适用零税率的跨境服务。
3.增值税“免抵退” 的计算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0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人民币价*(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有使用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则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人民币价-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适用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2)当期免抵退税额计算
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汇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如果有使用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则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人民币价-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
比较上述(1)和(2)确定较小者为应退税额。
4.“免、抵、退”计算步骤总结:
(1)剔税:不得免抵税额(进项税转出)=出口人民币价×(征%-退%)
(2)抵税:应纳税额=内销销项税额-(进项税-剔税)-上期未抵扣=<0
(3)尺度:免抵退税额(限额)=出口人民币价×退%
(4)比较:应退税额=(2)与(3)中较小者
(5)倒挤:免抵税额
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应该怎么做?如果企业涉及出口服务,首先分清楚是生产性企业还是外贸型企业,再看出口业务是否属于上面谈到的几种适用范围。如果属于上面谈到的情况,可以用公式计算退税,向税局申请增值税出口退税了。
以上内容是便是用友软件参考国家税务局等网站为学习税务税法的财税人员编辑的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的相关避税资料,如果您在学习税法背景下免抵退的会计处理的怎么避税问题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进入财税交流社群。